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共同召開電子商務領域嚴重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視頻會,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費志榮出席會議并講話
10月27日 ,國家發改委會同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公安部、商務部、工商總局、質檢總局和海關總署,共同召開電子商務領域嚴重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工作視頻會,就全面加強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以及今年“雙11”電子商務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的重點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費志榮出席會議并講話,國家發改委財金司副司長陳洪宛主持會議。
費志榮指出,在今年“雙11”即將來臨之際,開展電子商務領域嚴重失信問題專項治理,對于加強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營造良好的電子商務誠信環境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已取得的成果,將為電子商務領域失信專項治理提供“七個保障”:
一是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改革為專項治理提供了制度保障。截至9月底,全國法人和其他組織存量代碼轉換率99.5%,存量證照換發率71.5%。個體工商戶存量總量5300余萬,換碼率54.3%。其中,北京、上海、山西、黑龍江、山東、四川、重慶、河南、湖北、貴州、甘肅11個省的個體工商戶存量全部完成換碼。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的實施為共享電子商務企業信息,識別企業地域等信息,進而在全國范圍內對失信行為主體開展電子商務領域失信專項理提供了可能。
二是公共信用信息歸集和共享為專項治理提供了數據保障。目前,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歸集信用信息量104億條,已聯通39個部門和所有省區市,并與國家人口庫建立了信息核查與疊加機制,完善了自然人基礎數據,加強協同監管。該平臺與工商銀行、國家開發銀行等49家市場機構建立信用信息共享機制,推動公共信用信息與市場信用信息互動融合。同時加快推進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全國一體化工作,加大地方數據普查與歸集力度,為開展電子商務領域失信專項治理提供了必要的數據支撐。
三是“信用中國”網站改版升級為專項治理提供了窗口保障。截至目前,“信用中國”網站公開各類信息1.4億多條,累計訪問量超過9億人次。“信用中國”網站2.0版已于近期上線,主要從豐富應用場景、完善用戶體驗等方面進行了改進,進一步強化了網站的服務功能。“信用中國”網站開設了電子商務專欄和“雙11”信用建設專欄,將成為電子商務領域失信專項治理的“窗口”。
四是電子商務信用系列國家標準的出臺為專項治理提供了規范保障。近期,質檢總局、國家標準委批準發布了《電子商務商品口碑指數評測規范》和《電子商務信用》系列國家標準?!峨娮由虅丈唐房诒笖翟u測規范》規定了電子商務商品網絡評論的口碑指數評測工作的基本原則、評測指標以及評測過程,將為開展電子商務領域失信專項治理提供規范。
五是反“炒信”聯盟的成立為專項治理提供了組織保障。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公安部、質檢總局等七部門,指導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糯米等八家互聯網公司共同簽署《反“炒信”信息共享協議書》。根據協議書,各互聯網企業組建了反“炒信”聯盟,通過共享反“炒信”信息,打擊網絡“炒信”行為。
六是電子商務及分享經濟領域“炒信”聯合懲戒行動計劃的簽署為專項治理提供了機制保障。去年11月,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等八部門聯合簽署發布《關于對電子商務及分享經濟領域炒信行為相關失信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行動計劃》,今年將增加工信部聯合作為反“炒信”的指導單位,指導聯盟企業對“炒信”行為采取聯合懲戒措施,主要包括限制新設立賬戶等13項措施,這為開展電子商務領域失信專項治理提供了機制保障。
七是“炒信黑名單”的發布為專項治理提供了基礎保障。去年10月,國家發改委聯合中央網信辦、商務部等有關部門,指導阿里巴巴、京東等8家電商平臺建立反炒信聯盟。截至今年9月,反炒信聯盟已累計發布5期“炒信”黑名單,共計22家“炒信”團伙和346家刷單商家。這些名單是電子商務領域失信專項治理的重點對象。
費志榮強調, 電子商務領域失信專項治理將是一項長期工作,要從六個方面建立長效工作機制:一是建立專項治理各級跨部門跨地區工作機制。二是建立反“炒信”聯盟合作機制。三是建立專項治理對象聯合懲戒機制。四是建立專項治理對象認定及信息共享機制。五是建立行業協會商會和信用服務機構等各類單位參與專項治理的協同機制。六是建立電子商務領域誠信建設宣傳教育機制。
最后,陳洪宛就認真做好電子商務領域失信治理工作提出了四點要求:即加強部門協調配合、認真梳理失信問題和失信主體、嚴格實施失信聯合懲戒措施、充分發揮反炒信聯盟作用。
目前,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梳理出納入黑名單的電子商務企業共計6436家,國家發改委委托第三方征信機構和大數據公司,整理出電子商務失信主體記錄“行政處罰”和“法院訴訟敗訴方(被執行人)”共計4033家。下一步,國家發改委將對這些黑名單中的失信企業和個人開展專項治理工作,并針對目前掌握的黑名單信息,分地區、分批量地推送給各地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牽頭部門,共同實施聯合懲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