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詞解釋
信用:指在交易的一方承諾未來償還的前提下,另一方為其提供商品或服務的行為,是隨著商品流轉與貨幣流轉相分離,商品運動與貨幣運動產生時空分離而產生的。信用既是社會經濟主體的一種理性行為,也是一種能力體現。
征信: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的信用信息,并對外提供信用報告、信用評估、信用信息咨詢等服務,幫助客戶判斷、控制信用風險,進行信用管理的活動。
征信機構:是指依法設立,主要經營征信業務的機構。
信用報告:是征信機構提供的關于企業或個人信用記錄的文件。它是征信基礎產品,系統記錄企業或個人的信用活動,全面反映信息主體的信用狀況。
信用評分:是在信息主體信息的基礎上,運用統計方法,對消費者或中小企業未來信用風險的一個綜合評估。
征信體系:指采集、加工、分析和對外提供信用信息服務的相關制度和措施的總稱,包括征信制度、信息采集、征信機構和信息市場、征信產品和服務、征信監管等方面,其目的是在保護信息主體權益的基礎上,構建完善的制度與安排,促進征信業健康發展。
社會信用體系:指為促進社會各方信用承諾而進行的一系列安排的總稱,包括制度安排、信用信息的記錄、采集和披露機制、采集和發布信用信息的機構和市場安排、監管體制、宣傳教育安排等各個方面或各個小體系,其最終目標是形成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
二、征信業簡介
1、美國征信機構情況
美國的征信機構都是由私人部門所有,一般來說,提供個人資信信息和企業資信信息的信用局是分別建立的。每一家征信機構都是以一種核心業務(如消費者信用報告、資信評級、商帳追收等)為主,同時提供咨詢和增值信息服務。
企業征信機構:鄧白氏(Dun&Bradstreet)
個人征信機構:艾可菲(Equifax)、益博睿(Experian)、全聯(TransUnion)
歐洲國家的征信機構框架同美國存在一定差別,分為三類:
(1)、在法國、希臘和土耳其,征信機構是由政府監管部門出資設立的,稱之為公共征信機構。在法國,從事企業信用調查和個人信用調查的機構是做為中央銀行(Banque de France)的兩個部門建立的。
(2)、在英國、瑞士、瑞典等國家與美國相同,征信機構都是私人部門組建和擁有。其中:在英國,從事個人征信業務的公司是Experian和Equifax,后者是美國公司。
(3)、在德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既有公共征信機構,又有私人征信機構。
3、中國征信機構情況
目前,中國征信業發展剛剛起步。中國征信體系的建設從長遠和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必須要建立一個發達的征信市場,讓市場化的征信機構起主導作用。依靠市場化征信機構的發展,提供多樣化的征信服務,滿足社會對征信產品多層次、多元化的需求。
截至2015年6月,獲得中國人民銀行頒發《企業征信業務經營備案證》的第三方機構已有六十余家,其中北京有二十五家,代表性機構有中誠信、全聯征信、考拉征信、宜信等。
2015年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于做好個人征信業務準備工作的通知》,公布了首批獲得個人征信牌照的8家機構名單,這8家機構分別為:騰訊征信有限公司、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前海征信中心股份有限公司、鵬元征信有限公司、中誠信征信有限公司、中智誠征信有限公司、拉卡拉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北京華道征信有限公司。央行要求這8家機構做好個人征信業務的準備工作,準備時間為六個月。此前央行已向26家企業發放了企業征信業務牌照。
二、征信原則和全聯征信的基本流程
(一)征信的原則
征信的原則是征信業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科學的指導原則,是征信活動順利開展的根本。通常,我們將其歸納為真實性原則、全面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和隱私保護原則。
1、真實性原則
真實性原則,即指在征信過程中,征信機構應采取適當的方法核實原始資料的真實性,以保證所采集的信用信息是真實的,這是征信工作最重要的條件。只有信息準確無誤,才能正確反映被征信人的信用狀況,保證對被征信人的公平。征信機構應基于第三方立場提供被征信人的歷史信用記錄,對信用報告的內容,不妄下結論,在信用報告中要摒棄含有虛偽偏袒的成分,以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诖嗽瓌t,征信機構應給予被征信人一定的知情權和申訴權,以便能夠及時糾正錯誤的信用信息,確保信用信息的準確性。
2、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又稱完整性原則,指征信工作要做到資料全面、內容明晰。被征信人,不論企業或個人,均處在一個開放性的經濟環境中。人格、財務、資產、生產、管理、行銷、人事和經濟環境等要素雖然性質互異,但都具有密切的關聯,直接或間接地在不同程度上影響著被征信人的信用水平。不過,征信機構往往搜集客戶歷史信用記錄等負債信息,通過其在履約中的歷史表現,判斷該信息主體的信用狀況。歷史信用記錄既包括正面信息,也包括負面信息。正面信息指客戶正常的基礎信息、貸款、賒銷、支付等信用信息;負面信息指客戶欠款、破產、訴訟等信息。負面信息可以幫助授信人快速甄別客戶信用狀況,正面信息能夠全面反映客戶的信用狀況。
3、及時性原則
是指征信機構在采集信息時要盡量實現實時跟蹤,能夠使用被征信人最新的信用記錄,反映其最新的信用狀況,避免因不能及時掌握被征信人的信用變動而為授信機構帶來損失。信息及時性關系到征信機構的生命力,從征信機構發展歷史看,許多征信機構由于不能及時更新信息,授信機構難以據此及時判斷被征信人的信用風險,而導致最終難以經營下去。
4、隱私和商業秘密保護原則
對被征信人隱私或商業秘密進行保護是征信機構最基本的職業道德,也是征信立法的主要內容之一。征信機構應建立嚴格的業務規章和內控制度,謹慎處理信用信息,保障被征信人的信用信息安全。在征信過程中,征信機構應明確征信信息和個人隱私與企業商業秘密之間的界限,嚴格遵守隱私和商業秘密保護原則,才能保證征信活動的順利開展。